威海市乳山市自然资源局亚洲通印发乳山市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乳自然资发〔2025〕12号
各镇(街、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乳山市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乳山市自然资源局
乳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乳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乳山市财政局
乳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乳山市交通运输局
乳山市水利局
乳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乳山市应急管理局
乳山市气象局
乳山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2025年5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乳山市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自然资源部门亚洲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安排部署,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全市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1处已消除风险待销号),其中崩塌1处、滑坡1处、泥石流1处、塌陷3处。2024年,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预警预报、应急值守和宣传教育等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共组织开展隐患排查136人次,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2次,完善全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向省自然资源厅争取建设完成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系统,全市未发生突发地质灾害事故。
二、202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综合分析研判,2025年全市地质灾害将延续近年相对平稳趋势,灾害种类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自然因素形成的险情灾情预测数量和规模均较低,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以及各类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需重点防范。
(一)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趋势。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生在6-10月,主要分布于冯家镇东北部、崖子镇西南部、乳山寨镇西南部。其中,6-9月降水相对集中,发生概率较高。
(二)地面塌陷发生趋势。主要分布于下初镇、午极镇、冯家镇、崖子镇、诸往镇等地下开采矿山集中地区,夏村镇西周格庄村和徐家镇峒岭村,尚未完全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地区。
三、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一)持续做好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充分发挥技术支撑队伍专业优势,组织对辖区内具有威胁对象的切坡建房单元开展隐患排查,对确认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建档入库,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进一步完善“人防+技防”预警体系,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监测作用,落实地质灾害“汛前检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和隐患点风险区管控要求,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对有变形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做好应急处置,落实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市自然资源局,各镇街)
(二)强化重点领域地质灾害防治。一是加强威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市教体局牵头)二是加强城市、乡村房屋建筑领域和市政工程施工可能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市住建局牵头)三是加强在建及投入运营管辖范围内的公路、水运以及相关施工现场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市交通局、公路养护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是加强威胁油气管道、水库、河流大坝工程建设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市发改局、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是加强矿山企业的尾矿库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市应急局牵头)六是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地、A级旅游景区、等级旅游民宿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市自然资源局、文旅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全市防御能力建设。落实“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要求,配齐群测群防员队伍,用好我市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自动化监测设备,发挥省地矿局第一、第六地质大队专业优势,动态掌握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及时做好专业调查、应急处置,落实防范措施。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加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队伍、群测群防员培训,提升相关人员防灾责任意识和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及时向受威胁群众发放“两卡一表”,指导基层开展应急避险演练,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识灾避险能力。(市自然资源局牵头)
(四)做好地质灾害隐患分类治理。对确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尽快组织实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暂不能开展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大群测群防、监测巡查等措施,着力避免或降低灾害风险;对东耿家地质灾害隐患点满足销号条件的,要及时按程序销号。(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城区街道、夏村镇、徐家镇、冯家镇、崖子镇负责)
(五)加强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一是提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水平。加强地质灾害发生趋势短临研判,细化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应对措施,提高应急处置快速反应能力和临灾避险能力。遇有突发情况及时调集应急队伍、救援物资,做好应急处置。(市应急局、自然资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是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能力。(市自然资源局牵头)三是做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会商和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预警“叫应”机制,确保能“叫醒”、有“回应”,实现预警防范信息及技术支撑体系全链条高效闭环运行。(市自然资源局、市气象局,各镇街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是严格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和灾情险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灾情险情信息并做好应急处置。(市应急局、市自然资源局,各镇街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底线意识。各部门、镇街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认清地质灾害防范的严峻形势,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查缺补漏、细化流程,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各有关市直部门、镇街要各负其责,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各相关部门要在汛期前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任务,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工程建设方面诱发的地质安全风险,对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按照“谁引发、谁负责、谁治理”的原则,各相关部门督促有关责任主体落实防治责任。
(三)加大经费投入,确保防灾成效。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一致原则,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保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群测群防、隐患风险排查、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等工作。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保障及时、计划分配科学、运行运转畅通、作用发挥高效,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附件
2025年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
灾种类型 | 序号 | 位置 | 备注 | 说明 |
泥石流 (1处) | 1 | 冯家镇孔家村 | 泥石流 | |
地面塌陷 (3处) | 1 | 城区街道东耿家村 | 采空区 | 已治理验收,待销号。 |
2 | 夏村镇西周格庄村 | 采空区 | ||
3 | 徐家镇东峒岭村 | 峒岭矿区 | ||
崩塌(1处) | 1 | 崖子镇井乔家 | 自然风化 | |
滑坡(1处) | 1 | 崖子镇蓬家夼村 | 露天开采 |